见《得配本草》。即苋实,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头痛。详该条。
病名。癫病的别称。《证治准绳》卷五:“癫病俗谓之失心风。”详癫条。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风痰。详见该条。
见骨蒸病灸方条。
经穴名。代号KI22。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步郎。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五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并有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
书名。又名《新镌医论》。3卷。明·王肯堂撰于1602年。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2~3卷主要结合作者的经验心得,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
出《神农本草经》。又名皮硝。为矿物芒硝经加工而得的粗制结晶。苦、咸,寒。入胃、大肠经。泻热,通便,软坚。①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入汤剂或开水溶化服,4.5~9克。②治小儿食积,外敷脐部;乳痈初起及哺乳
药物学著作。10卷。明·卢之颐撰。作者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后书稿散佚,经追忆重写,半数已不能复补,故取名“半偈”。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
药物学著作。简称《政和本草》。本书是在1116年(政和6年)北宋政府修订刊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参见该条)时所用的书名。自1249年张存惠重刊此书后又增附《本草衍义》一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