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草药手册》。为雷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眉冲,见该条。
证名。指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胃脘痞满暖气之证。多由心血虚少,痰火扰动所致。《松崖医径·嘈杂嗳气》:“嘈杂者,似饥不饥,似痛不痛。主心血虚少,痰火所挠,而有懊憹不自宁之况者是也。其证或兼嗳气,或兼痞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哑门,见该条。
病名。出《金匮要略》。即狐疝。见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秫米,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腰柱。见该条。
【介绍】:见王惟德条。
证名。即呼呷有声,喉有痰鸣的咳嗽。《诸病源候论》卷十四:“呷嗽者,犹是咳嗽也。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咽喉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治宜消痰破气。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见清·龙柏《药性考》。为辣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