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诸病源候论·尿床候》:“夫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类证治裁》卷七:“睡中自遗,多属下元虚冷,宜螵蛸丸,然遗失
指舌苔润湿。温热病如见舌苔湿润,表示津液未伤;但须注意热入营血时,由于阳邪蒸动阴气,舌苔亦有反见润者。
清法之一。又称清金降火。治疗肺热而肺气上逆的一种方法。症见咳嗽气逆、咯黄痰、口渴,舌质红苔黄,身热,脉浮数等。用泻白散或银花、桑皮、鱼腥草、前胡、枇杷叶等药。
①秋季脉来时轻虚而浮之象。《素问·玉机真藏论》:“……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王冰注:“……其脉来,轻虚以浮,故曰毛。”②皮毛与血脉。《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
病名。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疣。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疣疮、瘊子、尤。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生;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本病好发于手背、指背、头面等处。初起小如粟米,渐大如黄豆,突出皮面,色灰白或污黄,表面
见叶氏医案存真条。
见《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女子阴蒂过大。杨志一《生育问题》:“女子阴核过大,性欲一至亦能自举,状如阴中有角,故以角症名之,又名半阴阳,俗称雌雄人。”详见角条。②泛指两性畸形者。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原始要终论》。又称精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