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四。即杏仁煎第一方,见杏仁煎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傅青主女科》。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赤丹。见该条。
出《素问·痿论》。详宗筋弛纵条。
【介绍】:见方有执条。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伤血而引肝上逆,故头眩,汗不出,筋惕肉瞤。下之伤气,故腹内拘急,食下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卧则欲踡,皆冲气犯肝,肝受其害所见之症也。宜防风白术牡蛎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山柰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古人认为夏季大热,感受暑邪,伏于肠胃,而不即时发病,待秋气候凉爽,感受外邪,引动伏暑,乱于肠胃,清浊相干,则成吐泻。其症突然呕吐,腹泻,小便不利,泻下物色黄或赤等。治宜清
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四神聪。原说位在百会四边各开2.5寸。今多据《太平圣惠方》定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主治头痛,目眩,癫痫,狂乱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