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小龙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指黄疸之湿重于热者。其症色黄而晦,一身尽疼,四肢沉重,不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等。治宜化湿利冰,如茵陈五苓散、除湿丹之类。如湿疸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
见《花镜》。即辣椒,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祁门人。世业医,诊病重视切脉。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高级官员工作,官阶正四品。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
胃的津液,同胃阴。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舌淡红无苔者,或干而色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参见胃阴条。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六针大椎上入发际一寸,名鬼枕。”所指即风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