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总治十六般哮喘方

总治十六般哮喘方

婴童百问》卷六方。阿胶(蛤粉炒)、马兜铃、炙甘草半夏(姜汁浸三日,炒)、杏仁(去皮)各一两,人参五钱。为末,每服一钱,水煎临卧食后服。治咳嗽哮喘。若心嗽面赤或汗流,加葛根煎服;脾嗽不思饮食或恶心,加生姜二片煎服;胃嗽吐逆呕酸水,加蛤粉煎服;胆嗽令人不睡,用药半钱,茶水调下;肺嗽上气喘急,加桑白皮煎服;膈嗽出痰如圆块,加生姜自然汁调药咽下;劳嗽,加秦艽末煎服;冷嗽天晚嗽甚,加葱白三寸煎服;血嗽连频不住,加当归大枣煎服;暴嗽涕唾稠粘,加乌梅、生姜煎服;产嗽背胛痛,加甘草三寸,黄醋少许煎服;气嗽肚疼胀满,加青皮煎服;哮嗽声如拽锯,加半夏二枚煎服;肾嗽时复三两声,加黄芪饴糖煎服。

猜你喜欢

  • 骭骨

    骨名。又名成骨。即胫骨。参胻骨条。

  • 腹中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讨论鼓胀,血枯、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等疾病的成因、症状和治法。古人认为这些疾病都发生在腹中,故以“腹中”名篇。

  • 绛雪园古方选注

    医方著作。又名《十三科古方选注》。清·王子接撰于1732年。3卷。书中选录古代医家方剂。分为条目(系将《伤寒论》中主要方剂予以分类)和伤寒科、内科、内科丸方、女科、女科丸方、外科、幼科、痘疹科、眼科、

  • 片仔癀

    明末京都太医秘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又名八宝片仔癀。麝香、牛黄、蛇胆、三七等。丸剂,每丸3克;胶囊剂,每粒0.3克。一至八岁每服0.15~0.3克,八岁以上每服0.6克,一日2~3次。外用,冷开水

  •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疝。详该条。

  • 保元大成汤

    《疡医大全》卷九方。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药、黄芪、熟附子、山茱萸、砂仁、五味子、陈皮、木香、炙甘草。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溃疡元气素虚,精神怯弱,或脓水出多,神无所主,以致睡卧昏倦,手冷身凉

  • 干油菜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 赤面风

    病名。为一种面部皮肤病。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由心、肝二经血气上壅,复感风热,郁阻肌肤而成。初起面部发痒,继则灼热肿胀。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内服清胃散加银花、连翘或升麻解毒汤(《外科活人定本》:白

  • 无名疮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此疮非痈非疽,非癣非疥,状如恶疮,或瘥或剧,人不能名,故名无名疮也。”指古时尚未明确的某些外科病而言。治疗参见疮疡、溃疡条。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书名。又名《素灵类纂约注》。清·汪昂撰。3卷。刊于1689年。本书选录《素问》、《灵枢》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9篇,参考各家学说作了简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