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志室

志室

经穴名。代号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萎,小便不利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猜你喜欢

  • 颖川心法汇编

    外治法专著。1卷。清·陈炳泰撰。刊于1892年。作者鉴于不少病症的致病原因多由于饮食滞气陷于大肠而致中焦食阻、肠胃不通,遂仿张仲景蜜煎导法之义,创制“水针”,即用小竹管及猪小肠数尺相连,中盛以水,插入

  • 韩康

    【介绍】:东汉时期民间医生。霸陵(今陕西长安县附近)人。亲自入山采药,在长安出售,口不二价,前后达三十余年。因有“韩康卖药,言不二价”的故事。

  • 服药须知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

  • 槲若

    出《新修本草》。为槲叶之别名,详该条。

  • 血虚盗汗

    证名。指阴血不足引起的盗汗,属于阴虚盗汗范围。《薛立斋医案全集·保婴撮要》:“当归六黄汤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者。”参见阴虚盗汗条。

  • 茶油巴

    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茶子饼之别名,详该条。

  • 珠中气动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头风痰火所致。“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青烟也。……动而定后光冥者,(眼)内证成矣”(《张氏医通》卷八)。类今之玻璃体混浊,参见云雾移睛条

  • 四之气

    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主气之第四气。为太阴湿土之气,主秋分前60日又87.5刻。亦即由大暑至秋分,包括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参见主气条。

  • 痰泄

    病证名。见《医宗必读·泄泻》。即痰泻。详该条。

  • 卧蚕疽

    病名。有头疽生于天柱骨偏上者。出《外科大成》卷二。证治同脑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