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雄
【介绍】:
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世代业医,精于诊断,其父徐文伯为南北朝时期名医。
【介绍】:
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世代业医,精于诊断,其父徐文伯为南北朝时期名医。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又作疰夏。因其发病每于夏令,故名。为小儿脾胃虚弱,又遇长夏润溽之气,感受湿热而致。《证治准绳·幼科》:“肢体怠惰不收,两脚痿弱,嗜卧发热,精神不足,饮食少思,口中无味,呼吸短乏
病名。系指痈之发于颌下及其两侧者。多由肺胃热蕴,复感风热,痰毒邪火上冲所致。症见颌下及两侧红肿疼痛,连及口底及咽喉,妨碍饮食,身发寒热(《中医喉科学讲义》。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
【介绍】:参见孙一奎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腰阳关。见该条。
见《本经逢原》。为葎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清·吴蓬莱编撰(书商曾讬名陈修园著)。刊于1864年。上卷综合张仲景伤寒六经诸方及其主治病证,并揉合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有关注文,编成较浅近的歌诀。下卷类似杂论,包括主病、运气、方、脉等多
怔忡之一。见《不居集》上集卷二十二。《证治汇补》卷五:“有阴火上冲,头晕目花,耳鸣齿落,或腹中作声,怔忡不已者,宜滋阴抑火,加养心之剂。久服不愈,为无根失守之火,脉必空豁,宜温补方愈。”参见怔忡、虚损
奇经八脉之一。代号RN。《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本脉自小腹内起始,下出于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位,沿着腹里,经过关元,沿腹正中线
详瘴条。
出《濒湖集简方》。为无患子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