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謇,通作蹇(《韻会》)。《易经》注:“謇,难也。”“口吃难于言也。”(《广雅注》)。《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人之五藏六府,禀四时五行之气,阴阳相扶,刚柔相生,若阴阳和平,气血调适,则言语无滞,
经穴别名。见《普济方》。即陷谷。见该条。
①见《江西草药》。为石蒜之别名。②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薤白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杜茎山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桐叶,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位于足背,长伸肌腱胫侧缘,与太冲穴相平处。主治疝气上冲,呼吸不通。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见《广西中草药》。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