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小肠。小肠是承受胃腐熟的食糜进行泌别清浊的消化器官,故称。《灵枢·本输》:“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
跗骨的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医醇賸义·胀》:“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血皆少,为清静之腑,寒气干之,故胁痛口苦;气郁不舒,故善太息也。当轻扬和解,后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肘后痈,见该条。
见《天宝本草》。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夹疹痢。因热毒未解,移于大肠所致。清·朱梦芬《麻疹集成》:“麻疹作痢,毒在肠胃,在初热未出时见之,宜疏托为君,佐以行滞;若因食积加以消食行滞;正没、没后见之,宜解毒,凉血,行气。”如临床表现有腹痛
【介绍】:见王贤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手心毒见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医论著作。4卷。清·莫枚士撰于1856年。主要内容为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着重于考证和析义,解释脉症含义,辨析古今病名,疑似病症的异同,提出相应治疗方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