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082~1135【介绍】:宋代皇帝,即宋徽宗。撰有《圣济经》十卷,并曾下诏校正《证类本草》、编修《圣济总录》等,对医学颇为关注。
即大肠气虚,多兼脾虚证候。症见久泻,完谷不化,粪便色淡不臭,肠鸣,脱肛等。治以健脾补气,辅以固涩。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金铭条。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之后,名曰少阴。”本经多气少血。因位于太阴与厥阴之间,起着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阴为枢”之说。参见手少阴心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二。指耳根生疮痈而疼痛。参见耳根痈条。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3卷。清·何元长、何书田、何鸿舫撰,陆锦燧等选。刊于1918年。陆氏选录清代江苏青浦何姓三世医案。其中以何书田医案叙述病源、病状较为详尽,治法切于实用。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见《世医得效方》卷六。即噤口痢。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