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
六淫之一。详寒条。
六淫之一。详寒条。
病证名。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血气未实,不能胜邪,故发搐。大小便依度,口中气热,当发之。用大青膏。
病名。指患在四肢的痹症。见《临证指南医案·痹》。详风痹、寒痹、湿痹条。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出《素问·疏五过论》。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等,职位在医师、针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之上。
出《素问·汤液醪醴论》。鬼门,指汗孔。开鬼门,即汗法。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半边旗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清·《妇科秘方》:“此症因行经时及产后食冷水果等物所致。盖血见水则凝滞,初起每日生寒作热,五心烦热,脾土不胜,若半年不治,变作骨蒸,子午发热潮热,肌肉削瘦泄泻不止,须用逍遥散、紫金汤治之。”
见《岭南草药志》。即白背叶,详该条。
见《青海药材》。为车前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惊吐,见该条。
出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1955年千顷堂出版)。即漆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