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天心

猜你喜欢

  • 润燥腐腻

    望舌苔的基本内容之一。润燥是诊察津液的盈亏。润指舌苔湿润,说明津液尚充,但若苔润而厚,则表明有湿邪。燥指舌苔干燥,不论见于何种舌苔,均表明津液已伤。腐腻主要是诊察胃阳的标志。腐是胃的阳气有余,能鼓动胃

  • 肢络

    经隧的支别络脉。《灵枢·刺节真邪》:“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

  • 豕椒

    出《神农本草经》。为入地金牛之别名,详该条。

  • 脆者坚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凡属脆弱虚证应采用固补的治法。如肺虚咳血,用百合固金汤;肾虚滑遗,腰膝痰软,用金锁固精丸。

  • 食品集

    食疗著作。2卷。明·吴禄辑。撰年不详。卷之上分列谷部、果部、菜部,兽部,卷之下列有禽部、虫鱼以及水部,共计七部。除此,还有“附录”部分,专述饮食之宜忌,如五脏所补、五脏所伤、五脏所禁、五脏所宜、五谷以

  • 无阳证

    证名。指阳虚不能作汗之证。《伤寒论大全》卷四:“头痛发热,项脊强,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者,……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治宜再造散。参见亡阳证等条。

  • 熏眼法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以药物煎水,用其蒸腾之热气熏治眼疾。适用于眼部干涩、痒、痛诸证。

  • 药品化义

    药物学著作。13卷。明·贾九如撰,李延昰补论。约刊于1644年。卷首诸论系李延昰所补,计有本草论(简史)、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及药论。卷1为药母及辨药八法;卷2~13共收药148种,分为气、血、肝、

  • 劳注

    注病之。《诸病源候论·劳注候》:“人大劳虚,而血气空竭,为风邪所乘,致不平复,小运动,便四肢体节沉重,虚噏啜乏汗出,连滞不差,小劳则极,故谓之劳注。”参见疰条。

  • 岩马桑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