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便不通

大便不通

证名。指大便秘结,壅塞不通。《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太平圣惠方》用大黄、牛蒡、枳壳伤寒热结,大便不通。若时气热毒在脏,大便不通,宜羚羊角散;若时气胃中壅热,大便不通,宜大麻仁丸。《丹溪心法附余》用润麻丸治血燥大便不通。《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若不通,则往往十日半月不便,闭塞阻隔,甚至胸腹胀满,气闷欲绝,而其原则各有由。大约热邪入里,则胃有燥屎,三焦伏阳,则津液中干,此固由大肠挟热者也,宜润肠丸。虚人阴冷而血干枯,老人阳衰而气道寒,此则由大肠之挟冷者也,宜润肠汤。腹胀痛闷,胸痞咳呕,此又由宿食留滞者也,宜脾积圆。肠胃受风,干燥涸涩,此又由风气燔灼者也,宜大麻仁丸。肺气壅蔽,不能下降大肠,而诸气之道路,因以闭塞,噫逆泛满,此又由气失升降之常者也,宜桔梗枳壳汤。”参见大便秘结条。

猜你喜欢

  • 三舍

    古人认为天体的运行一日一夜环周于二十八宿,运行一宿的距离称为一舍。三舍就是三宿之距(见《灵枢·卫气行》)。

  • 琼瑶发明神书

    见琼瑶神书条。

  • 周介卿

    【介绍】:见周之藩条。

  • 证名。出《灵枢·卫气》。①指眩晕。《丹溪心法·头眩》:“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②指视物黑暗不明。《伤寒明理论·头眩》:“眩为眼黑。”《证治汇补·眩晕章》

  •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书名。又名《素问注证发微》。明·马莳注。9卷。刊于1586年。本书是《素问》全注本的一种,书中《内经》原文仍据林亿等校本分为81篇,但卷数则合并为9卷。作者对原文中一些难解的医理、词义逐篇逐节地予以注

  • 虞翻

    【介绍】:三国时期吴国医生。吴将吕蒙的随军医生。

  • 五脏别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中心是讨论奇恒之府与五脏六府的功用。它所讨论的与《六节藏象论》和《五藏生成篇》有别,故名别论。文中还阐明诊脉取寸口的道理,并指出医生诊病时,必须详细询问及耐心检查,然后加以鉴别和分析

  • 沈允振

    【介绍】:元代儿科医家。字慎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好问之子,世代精于儿科,允振得其家传,亦精医术。

  • 骨蚀

    病名。《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内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因久患疮疡,毒邪内著而骨被腐蚀破坏者,甚而有脓。相当于骨骺

  • 骻骨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