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丹溪心法》。即月经过少。详该条。
性传播疾病之一。属祖国医学的膏淋范畴。多由交媾不洁,外受湿热邪毒,或过食肥甘辛热之品,积湿生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证见尿道口红肿,小便频数,短涩不利,滴沥刺痛,尿液混浊,如脂如膏,甚则排尿困
经外奇穴名。出《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刺疔捷法》。位于承浆穴下方,下颌骨正中向前突起之高点处。主治头面疔疮,牙痛等。斜刺0.3~0.5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白糖、乌梅、薄荷、柿霜、硼砂。为粗末,炼蜜为丸,噙化。治暑天发渴。
【介绍】:宋代医家。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字季裕。建炎中年(1127~1130)曾任朝奉郎、前江南道都总管同干公事。善针灸。撰有《膏肓腧穴灸法》、《脉法要略》等书。
证名。指头部胀重不适的感觉。可因外感或内伤引起。外感多因湿热蒸郁所致。《伤寒绪论·头胀》:“头胀者,气虚火炎也。冬温、风温、温病、热病、时行、中暍、中暑,多有头重胀痛,皆是湿热火气内燔,慎不可用发散药
平常呼吸中,出现一次较长的呼吸。《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张景岳注:闰,余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谓闰以太息
见《分类草药性》。为蛇含之别名,详该条。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又名纸捻。即用吸水性较强的纸(古时多用桑皮纸)搓成纸捻,代粘或内裹去腐药,插入窦道或漏管中,引流去腐,促其疮口愈合。
伤寒著作。河北中医学院编,杨医亚修订。此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伤寒论》历史梗概、价值和基本内容;各论归纳阐释六经病、霍乱、差后劳复等病证治,诠释原文较为浅显、精要。编者将《伤寒论》条文均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