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针灸体位名。详坐位条。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下疳。见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鸭脚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即髃骨。详髃条。
【介绍】:见孙一奎条。
同补气摄血。是治疗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的方法。如月经先期,血量较多,色淡质稀,脉虚弱无力;下血紫暗,或先便后血、脘腹隐痛、面色白,脉细弱;反复皮下出血,神疲乏力,头眩心悸,脉虚细弱;溃疡病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昏昧兼烦闷的症状。《医学纲目》卷十六:“盖瞀者,昏也;闷者,烦也。凡瞀而不闷者,名曰昏迷。闷而不瞀者,名曰虚烦。今曰瞀闷者,谓昏迷虚烦并病。”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又名老鼠钻、游走血脾痈。指生于背胁之疽。多因积愤郁火而发。初起漫肿无头,皮色如常,先发一处,后邻近增至二、三处,溃后多互相串通,渐溃透红色,疼痛牵引背之两侧。治宜顺气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