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书名。又名《医圣心源》。10卷。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1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营卫经络等;卷2六气解;卷3脉法解;卷4劳伤解;卷5~7杂病解;卷8七窍解;卷9疮疡解;卷10妇人解。是一部包涵中医基础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猜你喜欢

  • 薯蓣果

    见《江西草药》。为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 金牛黄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通经草之别名,详该条。

  • 十四络脉

    指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的络脉。《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 阴痉

    病名。一作阴痓。①指柔痓,即柔痉。《丹溪心法·痓》:“阴痓曰柔,有汗。”参见柔痉条。②指痉病见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杂病》:“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其厥逆者皆阴也。”治宜温

  • 下马仙

    见《本草纲目》。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 金钩子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 螺盖翳

    病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 五秘

    五种大便秘结病症的总称。《济生方·大便》:“《澹寮方》云,五脏伤和,三焦气涩,运掉不得,于是乎壅结于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多因肠胃不足,风寒湿热乘之,使

  • 小品方

    方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2卷,东晋·陈延之撰,约撰于公元4世纪初。本书早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中。

  • 叩法

    推拿手法。操作同击法,用力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