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儿风
见《分类草药性》。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妊娠肿胀兼有喘满的病症。多因平素脾肾阳虚,内有水气湿邪,孕至六、七个月胎体渐长,腹大异常,影响气机升降,运化输布失常以致水湿停聚,而出现遍身浮肿,腹胀喘满。宜温阳健脾
指纹向掌中延伸,多主腹痛。
产科诊法。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一。即验胎。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六。①交骨即耻骨。古人认为未产前两骨相合,临产时两骨稍离。若此骨不开,儿难降生。多因元气虚弱,胎前失于调养,以致气血不能运达所致。②指骶骨关节部。在分娩时,这一关节可被动地作一定
【生卒】:1910~1978【介绍】:现代针灸学家。江苏溧阳人。早年学习现代医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中国医大副校长、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卫生部妇幼保健局局长、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兼
治则之一。指治病不宜妄用攻伐、苦寒等药物戕伤胃气。人以胃气为本,“纳谷者昌,绝谷者亡。”胃气足则元气易复,胃气伤则病难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
病名。多因痧后余毒未清致齿烂龈腐而臭者。即走马牙疳。详该条。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宫代表土运,故不及之土运称为少宫。
即耳廓。详该条。
【生卒】:1763~1820【介绍】:清学者。字理堂(或作里堂),晚号里堂老人。甘泉(今江苏江都)人。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博学,尤长于易、算,亦通医理。尝游吴越燕齐,常与人论医。辑有《吴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