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腐婢之别名,详该条。
皮肤针之一。将毫针集簇成丛,外加捆扎,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病名。见《郑氏女科真传·胎前杂症》。指妊娠期乳汁自出。即乳泣。详该条。
北方之极,与南极相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朝北极。”
见《科学的民间药草》。为香加皮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唐太宗时为殿中侍御医。
病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可伴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
泛指自肘至腕的肌肉。《灵枢·论疾诊尺》:“尺肉弱者,解,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地骨皮、黄连、黄芩、麦门冬、半夏、茯神、赤芍药、木通、生地黄、甘草各五分。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心胆实热,口舌生疮,惊悸烦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