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变蒸

变蒸

婴儿在生长过程中,或有身热、脉乱、汗出等症,而身无大病者。此说始于西晋·王叔和,隋唐医家,日相传演,其说益繁。《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小儿变蒸者,以长气血也。”《千金要方》:“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并谓“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外台秘要》:“其变蒸之候,令身热,脉乱,汗出,目睛不明,微似欲惊”。张景岳对此持有异议,《景岳全书》:“凡属违和,则不因外感,必以内伤,初未闻有无因而病者,岂真变蒸之谓耶?”清·陈复正支持这一见解。多数医家则认为变蒸不是疾患,而是小儿发育的自然现象。

猜你喜欢

  • 肠痫

    病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肠痫之为病,不动摇。”参痫条。

  • 内床

    指牙齿受牙龈裹护的部分。《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 玄府

    又名元府。即汗孔。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故名。《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 产后大便秘涩

    病证名。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四。《妇人良方大全》:“产后大便秘涩,因肠胃虚弱,津液不足也,若腹闷胀,宜服《洁古家珍》麻仁丸润之。若用苦寒药通则危矣。”

  • 草乌喙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竹节香附之别名,详该条。

  • 棕鱼

    见《本草纲目》。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 定喘

    经外奇穴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旁开0.5寸处,一说在大椎穴旁开1寸。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夹肌、头最长肌、半棘肌等。布有第七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部正当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有颈横及颈深动、静脉分支

  • 丁甘仁医案

    书名。8卷。丁甘仁撰。刊于1927年。卷1~6为内科杂病、时病;卷7妇科;卷8外科。分列伤寒、霍乱、调经、脑疽等多种病证,收载病例约400个左右。丁氏疗病,兼采各家之长,灵活机变。治外感病能融会伤寒与

  • 太极

    易学术语。《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指原始混沌之气,由此气运动而分阴阳,由阴阳而生四时,进而出现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物质或现象,推衍为宇宙万事万物。

  • 青龙草

    见《草药手册》。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