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位于腹部者,称腹通谷,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部者,称足通谷,属足太阳膀胱经。②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心痛恶气上胁急痛,灸通谷五十壮,在乳下二寸。”主治心痛,胁痛,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等。艾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范汪方》。即地肤苗,详该条。
本草著作。简称《医门小学》。4卷。清·赵亮采编于1887年。作者谓本草乃医门之小学,遂以此名书。卷首列述阴阳运气、脏腑经络及药性总义。次以药性寒、热、温、平4种歌赋为纲,杂采前人之说为之注释。书后附诊
书名。1卷。元·王好古撰于1236年。王氏以阴证伤寒难以辨识与治疗,遂采掇前人有关学说,参附个人见解,专以阴证设论,按病举例说明。全书叙述阴证颇详,首列《内经》阴阳脉例,次叙张洁古及作者的内伤三阴例,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雨水后十五日,斗指甲,为惊蛰,二月节,惊蛰者,蛰虫震惊而起出也。”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将出土活动。
①俗称孤拐。即足外踝。《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在外者为外踝,俗名核骨。”②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努突者,一名核骨。”《灵枢·经脉》:“
病证名。指阴血及阴精亏损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证谟》:“阴虚头痛,即血虚之属也,凡久病者多有之。”因阴虚水亏,虚火易动所致。症见头痛而兼心烦内热,面红升火,失眠,舌红,脉弦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可
经穴名。代号:ST45。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井(金)穴。位于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处。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形成的趾背动、静脉网。主治面肿,口,齿痛,鼻衄,咽喉肿痛,心
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疬疡灸法……五月五日午时,灸膝外屈脚当纹头,随年壮,两处灸,一时下火,不得转动。”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膝外。定位在膝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前缘处。灸治疬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