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苏木之别名,详该条。
《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五两,炮附子十枚。为末,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治寒湿而致的胸痹,平时痛缓,发时痛急。
经脉名。即手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钜阴脉:在于手掌中,出内阴两骨之间,上骨下廉,筋之上,出臂内阴,入心中。是动则病:心滂滂如痛,缺盆痛,甚则交两手而战,此为臂蹶(厥)。是臂钜阴脉主治其所产病:
【介绍】:见王好古条。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少阴肾经,见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即五更泄。详该条。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见《本草纲目》。即没药,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PC9。出《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井(木)穴。位于中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针灸甲乙经》)。一说在“手中指之端”(《灵枢·本输》)。布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心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即舌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