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病因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损伤脾胃不能摄血归源;或素有心气不足,复因饮酒劳倦,致令心火乘脾所致。症见崩漏下血夹有水湿,或每日水泻一二次,气短,怠惰嗜卧,疲倦乏力。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菝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针灸大全》作天鼎别名,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即利尿穴,见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掖门。见该条。
祛除湿邪的统称。分化湿、燥湿、利湿等法。湿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运化水湿,治湿应注意健脾。详见化湿、燥湿、利湿各条。
指人体关节部位皱纹。《针灸甲乙经》:委中“在腘中央约文中动脉。”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筋骨疼痛痧》:“筋骨疼痛,多延蔓终身,治此者,或风,或湿,或气阻、血凝,或流痰、流火,如此而已,然有效,有不效,或为痧暗相缠,令人莫识,此痧甚慢,不可不知也。”治宜放痧,方用圆红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石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