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暑疟痢等,迁延时日,抑遏邪气而致搐者。详搐条。
综合性医书。8卷。清·杨凤庭撰于清·乾隆年间。初刊于1911年。作者谓读医书运用书中药方,有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故题名《弄丸心法》。卷1~2总论脉诀;卷3~4杂论医理;卷5~7内科杂证;卷
是跖的异体字。参见跖、跖跛条。
病证名。八瘕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黄瘕,左胁下有气,牢结不可抑,其苦腰背相引痛,小腹常急,下引阴中如刺,不得小便,或溺黄赤,时发寒热。”《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治》:“黄瘕,
经穴名。代号GB24。出《脉经》。别名神光。属足少阳胆经。胆之募穴。足太阴、少阳之会。位于乳头直下,当第七肋间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期门下五分”(《千金要方》);“在期门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
病名。指睾丸结硬,阴囊皮厚,不知痛痒的一种疝症。《医林绳墨》卷四:“有木疝者,睾丸结硬,不知痛痒,阴囊皮厚,不知长大,重坠难当,是谓木疝。……木疝当宜温和,则补养脾胃,充和元气,其肾不木者矣。温则健脾
丛书名。清·庆恕撰。刊于1897年。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辨》、《四诊要诀》、《杂证要法》、《本草类要》五种。
【介绍】:明针灸医生。字成章。六安(今属安徽)人。精医,尤擅长于针灸,所治多应手而愈。以针灸闻名于两京,因号“神针李玉”。兼善方药,治疑难重症,每有良效。
《石室秘录》卷六方。大黄、甘草各五钱,当归四两,炒荆芥、黄芩、防风各三钱,黄芪、茯苓各三两。水煎服。治汤火所伤,遍身溃烂。
指经络学说中有关三阴三阳各经气机活动的特点。《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合”与“阖”同义,故“开合枢”即“开阖枢”。参见关、阖、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