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便血

便血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又称下血。指血经肛门而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金匮要略》以先便后血远血先血后便近血。因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近血又有肠风脏毒之分。后世多从病因分类,而有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澼下血蛊注下血等名称,详见各条。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而致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痢疾亦见血便应予区别,详见痢疾条。本证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肛门疾患等。

猜你喜欢

  • 茄子疾

    病名。出《证治准绳·女科》。属阴挺范畴。指阴中突出一物如茄子,俗名茄子疾。参见阴挺条。

  • 牛尾七

    见《陕西中草药》。为竹根七之别名,详该条。

  • 横翳

    病证名。又名剑脊翳。①属外障。见《证治准绳·杂病》。为横于黑睛外之剑脊翳。②属内障。见《古今医统》。即横翳内障。详该条。

  • 薯蓣果

    见《江西草药》。为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 酱瓣半支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马牙半支之别名,详该条。

  • 漆脚

    见《中药材手册》。为干漆之别名,详该条。

  • 董氏斑疹方论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 足少阳经病

    即胆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颌痛,目锐眥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

  • 雀盲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雀盲,俗称也,……(目)至晚不明,至晓复明也。”即雀目。详该条。

  • 命门火衰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