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指火化、口化、胃化。火化,指食物烹煮熟烂,即食物由生到熟的烹调加工过程;口化,指食物在口腔内的咀嚼过程;胃化,指食物蒸变传运、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见曹庭栋《老老恒言》引《华佗食论》。
百日咳的俗称。详百日咳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延年方》。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叶之简称,详该条。
肝主身之筋膜,肝热气盛,则肝阴亏损,精气不能淫溢于筋,以致筋挛拘急,发为筋痿。《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治宜清肝热、养肝血。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证名。见周怡观《秘珍济阴》。属杀血心痛范畴。详该条。
脉来失去从容和缓及正常的节律,表现出弦劲绷急,坚硬搏指,或浮散无根,杂乱不匀等。表示胃气将绝,五脏真气败露,生命垂危。《素问·平人气象论》:“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五下巴豆。因形似荷花瓣或圆钱形,故名。即体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