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传经

传经

伤寒六经病的传变,病邪从一经传入另一经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论大全·辨张仲景伤寒论》:“盖风寒之初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入于阳,皆无定体,非但始太阳终厥阴也。或自太阳始,日传一经,六日至厥阴,邪气衰不传而愈者,亦有不罢再传者,或有间经而传者,或有传至二三经而止者,或有终始只在一经者,或有越经而传者,或有初入太阳,不作郁热,便入少阴而成真阴证者,或有直中阴经而成寒证者。”《景岳全书·伤寒典·传经辨》:“伤寒传变不可以日数为拘,亦不可以次序为拘,如内经言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之类,盖言传经之大概,非谓凡患伤寒者必皆如此也。”病邪轻重正气强弱,以及治疗得当与否,是传经与不传经的重要因素。观察疾病的传经与否,决定于脉证有无变化。六经传变,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合病、并病、直中三阴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横纹

    ①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多汗,四肢不举少力,灸横纹五十壮,在侠脐相去七寸。”②推拿穴位名。详大横纹条。

  • 鼻掀胸挺

    指气喘时出现鼻翼煽动、胸膺高挺的症状。常见于严重的呼吸困难疾患。参见息高、张口抬肩条。

  • 膀胱咳

    病名。指咳而小便自出者。《素问·咳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治用茯苓甘草汤、《校注医醇賸义》加味茯菟汤等。参见咳嗽条。

  • 发眉疽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一。即眉疽,见该条。

  • 少阳痉

    病证名。指少阳病出现痉症者。《证治准绳·杂病》:“若一目或左右斜视,并一手一足搐搦者,少阳痉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身之侧属少阳,口眼斜,手足牵引,两胁拘急,半身不遂,皆少阳痉也。”参见

  • 肝气不和

    肝主疏泄,太过与不及皆为肝气不和。症见急躁易恐,胸胁胀满,甚则作痛,少腹胀痛,妇女则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亦可影响脾胃而出现呕恶、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治以疏肝理气为主。

  • 十补汤

    即十全大补汤,见该条。

  • 薛雪

    【生卒】:1681~1770【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人。因母多病而究心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常互相抨击。薛氏长于温热病,但不屑以医名,故少著述。一般认为《湿热

  • 金匮翼

    内科杂病专著。8卷。清·尤在泾撰。刊于1768年。作者曾注释《金匮要略》,书名《金匮心典》。为了补充该书之不足,又撰集本书以为辅翼。书中参考历代方书,参以个人心得和经验,阐述内科杂病48门。每门首列统

  • 太医署丞

    隋、唐时期医官职称。其职位仅在太医署令之下,协助太医署令掌管太医署工作,共2人,官阶从八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