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舌备要》:“此症生于舌之上下,缓缓发来,其舌粗硬如石结核,成脓者可治。如不结核,口舌日见短小,至二、三年后,舌忽失去,则虽有灵丹,不能治矣。此是内伤心经之症。”参见舌疳条。
见《救荒本草》。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水气流溢于皮肤而致的水肿。《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肿满,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肾气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肌肤,故令
见回气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左右共十二穴。
五度之一。出《素问·方盛衰论》等篇。即度量人的形体肥瘦、大小、体质强弱,作为辨证治疗的参考。《灵枢·卫气失常》把肥壮之人,区别为脂、膏、肉三种类型,并指出各型生理上的差别、气血多少、体质强弱、形态特征
头部的后方。
病证名。指体虚久痢滑脱不禁者。见《证治汇补》卷八。系因体虚脾气下陷,及久痢肠失禁固所致。证见四肢困倦,谷食不化,腹中彻痛,虚坐而无努责,脉沉伏等。治宜调补固涩。参见虚痢、久痢、滑痢条。
①手太阴肺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肺、肺金。位于无名指远端指骨的腹面。能止咳化痰。《小儿按摩经·手法歌》:“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参见五经条。
指甲。《灵枢·本藏》:“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