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骨间隙。参囟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腹结,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由湿热蕴结肌肤所致。皮肤生疮有白头,渐成脓,四周红赤,微痒而痛,甚则延及全身。治宜清热除湿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搽青黛膏。相当于毛囊炎。
①见《本草纲目》。为香薷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秫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即疫疔。见该条。
病名。指痢疾由感受暑邪所致者。《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热痢与暑痢,似同而异。背寒,齿干,面垢,烦悗,燥渴引饮,皆暑症。”《证治要诀·大小腑门》:“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
【介绍】:见章楠条。
证名。见《张氏医通》卷五。指不因外伤的肤表出血。又名血汗,亦称红汗。《证治要诀·诸血门》:“血从毛孔而出,名曰肌衄。”此又称为血箭,详该条。多因气血亏虚,血随气散所致。治宜补血固表,可选用当归补血汤、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