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萹蓄之别名,详该条。
恶阻证型之一。平素胃热,孕后冲脉气盛,胃气不降所致。症见呕吐心烦,颜面潮红,口渴喜凉饮,便秘。宜清胃热,降逆止呕。用苏叶黄连汤(紫苏叶、黄连)加半夏、竹茹、陈皮,或加味温胆汤。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夜关门之别名。②见《广东中草药》。为丁癸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前囟。见囟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葡萄疔。其形黑兼紫,如水晶,故名之。皰内黑血毒水宜去之,入追毒丹;内服夺命丹加托毒之品。
同肾阴虚。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病证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又名红点舌。因心胃积热熏蒸,或胎毒上冲所致者,症见舌上生疮,舌裂舌肿,时流鲜血,口臭便秘,脉实有力,治宜泻火解毒。若虚火上炎者,多久治不愈,疮破成窟,四肢倦怠,脉虚大,
见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