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都。见该条。
病证名。见《辨证录·种嗣门》。其症入房甚久,泄精之时,女方胞宫有热灼感,多影响生育。治宜补益肾水,不宜泻火。用平火散、镇阳丸等方。
病名。见《血证论》卷五。早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就有关于干血的记载,症状及治疗与本病一致。病因五劳所伤,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久则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津血不通外荣。症见经闭不行,
见《中药志》。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长强,见该条。
见《药材学》。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见刘元宾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表里同病的热证。感外邪后化热,充斥表里;或本有内热,又感温邪。症见面赤、头痛、时时恶风、大渴,苔黄干燥,甚至心烦谵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