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小儿热厥,详小儿厥证、小儿热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亦称脑鸣、头响。详该条。
见《医学正传》。即钩虫病。详该条。
①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透骨香之别名。②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雪药之别名。各详该条。
证名。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疼,义同痛。详腰痛条。
切诊内容之一。肘关节内侧(尺泽穴)至寸口的皮肤,称尺肤。诊察这部分皮肤的缓急、滑涩、寒热等情况,结合全身症状、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灵枢·论疾诊尺》:“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
是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指病证的表现、部位偏于上,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下的脏腑或体表,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如呃逆、反胃由于阳明府实者,用承气汤法
指经常咳嗽的病人。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详咳嗽条。
选穴法之一。指对骨节弛缓不收或摇动的病症,取用少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灵枢·根结》:“少阳为枢,……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