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膝阳关,见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苦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大头为内眦。”详内眦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栀子、黄连、桔梗、甘草、杏仁、天花粉、黄芩、薄荷。水煎服。治伤热咳嗽,咽喉干痛,面赤潮热。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鸢尾之别名。②出《本草崇原》。为萹蓄之别名。各详该条。
阴络,指下部的、属里的络脉。血内溢,指大便下血。大便下血的证候,一般多由于大肠湿热下注,伤及血络,或脾虚不摄,血不循经所致。《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枫荷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即代指。见该条。
指脾脏伤损的疾患。《脉经》卷六:“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阳不从阴。”《诸病源候论·虚劳候》:“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慎斋遗书·虚损》:“若房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