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九疸

九疸

九种黄疸之合称。①《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九疸候,夫九疸者,一曰胃疸,二曰心疸,三曰肾疸,四曰肠疸,五曰膏疸,六曰舌疸,七曰髓疸,八曰肉疸,九曰肝疸。凡诸疸病,皆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其病身面皆发黄,但立名不同耳。”②《外台秘要》卷四列九疸为胃疸、心疸、肾疸、脾疸、肺疸、舌疸、肉疸、髓疸、肝疸。

猜你喜欢

  • 小儿肝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肝为刚脏,主风。故病多大叫,目直视,呵欠,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肝热则壮热引饮,喘闷,口中气热,目内青,直视,身反折强直,手乱动;实则目直视,大叫,抽掣有力,宜泻火清肝,用泻青丸,

  • 养阴清肺

    治疗肺热阴虚的方法。临床用于阴虚咽喉痛及白喉,方如养阴清肺汤。劳伤咳嗽,干咳少痰,偶见血丝,午后低热,盗汗,胸闷隐痛,口干,舌边尖红,脉细数,用四阴煎(生地、麦冬、白芍、百合、沙参、甘草)加减等。

  • 虎口三关脉纹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小儿指纹。详该条。

  • 晶珠本草

    藏药学著作。又译《无垢晶串》。藏音《吉美协称》。清代藏族帝玛尔·丹增彭措著。作者生卒年代待考。全书于1835年完成初稿,1840年正式出版。分上、下两部,前者以偈颂体写成,后者以叙述文体写成。载药22

  • 如银障症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如银内障证。详该条。

  • 阴阳清浊

    ①浊,指水谷之气;清,指吸入自然界之气。清气与浊气各有其性质和功能,根据人体阴阳经所受清浊之气不同来讨论治疗方法。②《灵枢经》篇名。本篇以人体十二经脉与地面的河流相比较,河流有清浊,人体的经脉(阴经和

  • 虚火

    ①真阴亏损引起的发热。如两颧潮红、低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心烦失眠、盗汗、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苔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多见于热病伤阴的后期,或阴虚劳损等。②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参见阴盛格阳

  • 种玉

    出《广嗣纪要》。即种子。详该条。

  • 珠中气动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头风痰火所致。“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青烟也。……动而定后光冥者,(眼)内证成矣”(《张氏医通》卷八)。类今之玻璃体混浊,参见云雾移睛条

  • 评热病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是对热病的病理变化和预后吉凶的评议,故名。内容论述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等几种热病的成因、病理、治法、预后等。着重阐明邪正消长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