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无莿根,详该条。
指眼、耳、口、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参见七窍条。
【介绍】:见裴頠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本症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所致。常伴有腹满不进饮食、嗜睡、烦躁、口热等。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葛根黄连黄芩汤加减。
见薛立斋·《女科撮要》。即临产。详该条。
五代时官名。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
见黄帝明堂偃人图条。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合阴阳方》。即阴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