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产后由于瘀血入于脾经,出现哕恶不食的症候。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产后食伤而呕,血亦随气上逆,入于脾胃,故哕恶不食,宜服抵圣汤治之(人参、半夏、陈皮、泽兰、赤芍、炙草、生姜)。”
即“水晶苔”,详见该条。
病名,指生于肌体的多发性疽病。《外科启玄》卷六:“此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初肿势甚重,当看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溃之迟早,验之五善七恶,或又二三处者亦轻也。”九疽,言其多发,实非发必九处,或类似今
【介绍】:见龚居中条。
病名。六经病之一。多因邪传少阴,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本病特征是脉微细,但欲寐,四肢逆冷,下利清谷,甚至汗出亡阳等。《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注解伤寒论》
病证名。指经期阴道流出黄绿色的液体。清·何应豫《女科备考》:“月经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弱。先用黄芩散(黄芩、川芎、当归、甘草、知母、花粉)退其热,后用调经丸(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证治要诀·遗精》论述遗沥比之遗精稍少,小便有数点稠粘,茎头微痛,或小便已停,有时方有一、二滴沾裩。”治同遗精。详该条。
见草药图经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十剂之一。用通利药物组成,具有通行气血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刘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为痰澼之类,以木通、防己之属攻其内,则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