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植药调查》。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妇科易知》:“阴户出物如茄,亦阴挺之类也。”详阴挺条。
指湿热流注于下焦。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胃纳不佳等。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
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灵枢·五阅五使》:“明堂广大,藩蔽见外。”
病名。出《解围元薮》卷一:“生小水窠淫痒,搔破则流黄水,久渐成疮,内生蠹虫,烂秽不敛口。”生于脚底涌泉穴处,故俗称穿心脚底风。类似麻风引起的脚底溃疡或脊髓空洞症引起的营养不良溃疡。
刺法术语。《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担,指取用两穴(或双穴);截指取用一穴(或单穴)。或指提按手法,《针灸问对》:“右手提引谓之担,左手推案谓之截。担则气来,截则气去。”
见伪药条辨条。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即五输穴,见该条。
【介绍】:见程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