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中药志》。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鹅脚板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治疔大全》。疔疮生于颈后颈椎旁者。证治见疔疮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资生经》。《针灸大全》作听河。即听会,见该条。
儿科著作。清·许佐廷撰。2卷,补编1卷。刊于1873年。本书前编1卷,为儿科诸病的证治歌赋;后编1卷,论儿科病的诊断及其辨证用药治法,共分胎毒、变蒸、惊风等32门;补编1卷,集录前二卷中所用的方剂。全
经穴名,代号RN11。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臂上、下动脉交界处的分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食欲不振;以及急慢性胃炎等。直
出《灵枢·经别》等篇。又名嗌、咽嗌、喉嗌。古名嚥。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重楼玉钥》:“咽者,嚥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古代医籍常咽、喉并称。《灵枢·忧恚无言》:“咽喉者,水谷之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