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黼
丁黼,南宋石埭(安徽省石台县)人。淳熙十四(1187)进士,初授崇德县尉,转升州录事参军,后任余杭知县,迁太仆寺簿。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三年(1236)元军逼近成都,时城内兵不足七百人,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丁二次出城应战,说:“我职责就是镇守疆土。”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包围,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赐光禄大夫、显谟阁学士。后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谥号“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
- 宗禅师
宗禅师,住庐州开先寺,乃青原下十三世,开先珣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六。
- 安邑坊女
唐朝时期巴陵(今湖南岳阳)一带的女子,生卒年月及事迹皆不详。
- 马定国
茌平人,字子卿。刘豫阜昌初,累官翰林学士。尝考《石鼓》为宇文周时所造。
- 周晞稷
广德人,字希稷。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知昆山县,政平讼简,民为感悦。有《清閟集》。
- 李谐
(396—544)东魏顿丘人,字虔和。李平次子。袭父前爵彭城侯。自太尉参军,历尚书郎、著作佐郎、加辅国将军、光禄大夫等。孝庄帝永安二年,元颢入洛阳,以为黄门侍郎。颢败,除名。孝静帝时,官散骑常侍,使梁,江南称其才辨。还授秘书监。
- 李祎
李祎(?-743年),唐朝宗室、名将,神武军的创建者,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少年有志,历任诸州刺史,治理有方;进而执掌帅印,战功卓著。729年(开元十七年)石堡城一役大破吐蕃,促成两国数年之间无交兵的和平局面,并以军功恩泽先人;732年(开元二十年),抱白山之战大破奚和契丹,俘虏敌酋,驱逐叛逆。743年(天宝二年),迁太子太师;当年十月初三(公元743年10月24日),李祎任太子太师时患病,后死于官任之上,终年八十余岁。他去世后,唐玄宗痛惜良久。
- 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 刘昚虚
刘昚虚(约714年—约767年),亦作慎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开元二年(约714年),约卒于大历二年(约767年)。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殷璠《河岳英灵集》录其诗十一首。
- 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农历十月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黄河民工起义,镇压抗元红巾军。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惠宗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