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诗词古文>宋玉生平

宋玉生平介绍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查看宋玉的诗词古文

生平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关于宋玉师承,普遍认为他师承屈原。但也有学者认为王逸晚于屈原200年后才说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没有依据的,是其把“祖(承袭、效法)屈原”理解为“师从屈原”了。

  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

  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年表

公元前298年,生于今宜城南郊腊树村。
公元前291年,宋玉十岁时随屈原入鄢郢。
公元前284年,五国灭齐,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当年屈原逐放,宋玉17岁。
公元前282年春。景差为楚襄王推荐了宋玉,被襄王任文学侍臣,后为大夫。做《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宋玉得云梦之田。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讽赋》。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风赋》。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对楚王问》。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钓赋》。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昭奇叛乱。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宋玉为议政大夫,时年22岁。
公元前278年春,写《神女赋》。
公元前278年4月,秦将白起引蛮河水,用长渠攻陷楚都。楚襄王迁都陈。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岁继位。宋玉38岁。
公元前258年,宋玉劝考烈王联赵。毛遂自荐,宋玉再为议政大夫,时年43岁。
公元前253年,宋玉48岁。黄歇得宠,考烈王冷遇宋玉。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黄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职务,宋玉52岁。这年写《九辩》。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宋玉写《招魂》60岁。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宋玉写《笛赋》
公元前222年,楚亡,玉卒。约享年七十六岁

墓冢

墓冢碑铭可以作为考察人之生平的力证。然而,光凭墓冢是不能断故里的。如钟祥原有屈原墓,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过郢州诗中有“折碑岭下三闾墓”句,但这不能否定屈原故里为秭归人的事实。况且,墓冢有葬身墓和衣冠冢之分,据史料载,全国有宋玉墓五处,究竟哪一处为宋玉葬身墓?再说碑铭,即如鄢郢(今宜城)之宋玉墓,清嘉庆二十一年的重修墓碑,碑文的关键内容“阳春白雪千人废,暮雨朝云万古疑”等句,却分明说的郢中故事和宋玉侍楚襄王的事迹,今钟祥还有“阳春白雪”巨碑和嘉靖皇帝之父兴献王亲制的“阳春台赋”汉白玉石巨碑。若以此而定,则宋玉确实是故楚郊郢—郢中人,即今钟祥人无疑了。

猜你喜欢

  • 任希古

    任希古,字敬臣,棣州(今山东阳信县)人。唐朝大臣,文学家。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太宗贞观末年(公元650年)前后在世。五岁丧母,哀毁天至,刻志从学。年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举孝廉。永徽初年,与郭正一、崔融等同为薛元超所荐,授著作局正字。父丧服终,迁秘书郎。虞世南甚器其人,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李贞)府西阁祭酒,许王(李素节)文学。后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官太子舍人。著有文集十卷传于世,留世诗文仅六篇。

  • 张秉壬

    张秉壬,字寿夫,号讷庵。顺德人。善昭父。明成祖永乐间人。有武略,常率土兵禦寇,以卫乡邻。事见民国温肃辑《龙山诗录》卷上。

  •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 江开

    江开(jiāngkāi),生卒年不详,字开之,号月湖,安徽省庐江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官陕西咸阳知县,诗、书、画皆精。主要代表作:《菩萨蛮·商妇怨》

  • 危素

    (1303—1372)元明间江西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师从吴澄、范椁,通五经。元至正间授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后以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为由谪居和州,守余阙庙。怨恨卒。有《危学士集》等。

  • 周凤章

    周凤章,字雪吟,钱塘人。有《懒仙自定诗》。

  • 刘苍

    (?—83)东汉宗室。光武帝子。母阴后。建武十七年封东平王。少好经书。明帝即位,拜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曾上奏谏明帝勿春猎妨农事。帝从之。后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乞退就国。章帝即位,苍受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朝廷每有疑政,辄遣使咨询,苍悉心以对,多被采纳。卒谥宪。

  • 清江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诗僧。幼出家,代宗大历初至杭州华严寺,师华严宗僧人守真。归越州开元寺后,又从昙一学《四分律》。大历八年(773)至南阳从慧忠习禅观。大历、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与诗人皎然齐名,时称会稽二清。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晚年住襄州辨觉寺,约卒于宪宗元和间。《宋高僧传》卷十五有传,另参《唐才子传》卷三。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全唐诗》存诗1卷。

  • 罗元琦

    罗元琦,字用璞,号昆圃,石屏人。乾隆戊午举人,官陇西知县。有《兰陔堂诗集》。

  • 汪时中

    元祁门西隅人,字天麟。博学不仕,隐居查山,与兄汪克宽讲学,人称查山先生。有《三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