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诗词古文>江智渊生平

江智渊生平介绍

江智渊(418-462)南史作智深。此从宋书)字不详,济阳考城人。生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年四十六岁。辞采清赡,与谢庄、沈怀文友善。怀文批评他道:“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孝武帝深相联系知待,每独蒙引进,未尝有喜色。累拜宁朔将军。议殷妃谥为帝所恨,以忧卒。>>查看江智渊的诗词古文

人物经历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是湘州刺史江夷弟弟的儿子。父亲江僧安,任太子中庶子。

  江智渊最初担任著作郎,江夏王刘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刘诞后军参军。他伯父江夷有盛名,江夷之子江湛又有很美的声誉,父子二人仕途通达,地位尊贵,江智渊的父亲年轻时没有名声,江湛对他的态度很是简慢,江智渊常以此为憾,如果不是逢年过节,江智渊就不进江湛的家门。

  江智渊在襄阳担任随王刘诞的僚属,刘诞对他非常亲厚。当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都和江智渊交往亲密。沈怀文每每称赞江智渊说:“人们应有的美德全都具备,人们不应有的恶习全都没有,这人恐怕是江智渊吧!”

  元嘉末年,江智渊被授任尚书库部郎。当时名门子弟做官,不担任台郎之职。江智渊门户衰微,朝廷贵官中又没有什麽人引荐,所以竟然被选授这样的官职,内心很不高兴,因而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竟陵王刘诞又以王府名义授他为骠骑参军,转任主簿,又随王府转任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

  刘诞将要叛逆,江智渊看出了他的密谋,于是请假先回京城。刘诞反叛之事失败,朝廷立即除授江智渊为中书侍郎。

  江智渊喜好文学,辞采清新富赡,世祖刘骏对他十分赏识,给予的恩宠礼遇在朝臣中居于首位。皇帝经常摆设私宴,多半命三五名朝臣陪游侍宴,江智渊常在随游者中居首。有时同伴未能上前,而他总是单独被引进。江智渊常常因为超越众人感到惭愧,未曾因此而露出得意的表情。每逢随从皇帝出游,与众官一起相随前行,见到传达诏命的人驰马而来,知道将召唤自己,于是惶恐惭愧,不安的样子常在表情中流露出来。谈论的人因为这而称赞他。

  江智渊迁任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皇帝每次宴集酒酣,就要责骂凌辱群臣,并且命他们自己互相嘲骂攻讦,把这当作娱乐游戏。江智渊一向正直谦退,渐渐不符合皇帝心意。皇帝曾经命他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江智渊严肃地说:“恐怕不应当有这种戏弄。”皇帝发怒说:“你的老子江僧安是痴人,同是痴人的儿子当然会互相怜爱。”江智渊听了这话,不禁伏在坐席上流泪,从此皇帝对他的恩宠大大减退。

  江智渊出京任新安王刘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以前,皇帝的宠姬宣贵妃殷氏去世,皇帝命群臣议论她的谥号,江智渊上奏,认为当谥为“怀”。皇帝认为这不是足以显露殷氏美德的嘉谥,因此心中怀恨。后来皇帝出游南山,骑马到殷氏墓地,群臣都骑马随从,皇帝用马鞭指着墓地石柱对江智递说:“这上面不容许有‘怀’字!”江智渊更加惶恐害怕。大明七年,他因忧惧而去世,死时四十六岁。

猜你喜欢

  • 谢铎

    谢铎(1435年~1510年),明朝时太平县桃溪(今温岭市大溪镇)人,明藏书家、文学家。字鸣治,号方石,祖籍黄岩。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成化三年(1467),谢铎参加编修《英宗实录》,后升侍讲。弘治三年(1490)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次年辞官回乡,家居十年,先后有数十人举荐。明孝宗命吏部遣人员至其家,起用为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谢铎72岁告老还乡。谢铎博通经史,文学造诣极深。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 戴名世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赵申乔,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参戴名世“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发,被逮下狱。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于市,史称“南山案”,戴名世后归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 张津

    (?—1518)明广东博罗人,字广汉。成化二十三年进士。除建阳知县,筑城郭,建朱熹诸贤祠。累擢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所部水军,请停织造。寻加至户部右侍郎。

  • 周顺昌

    (1584—1626)苏州府吴县人,字景文,号蓼洲。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税监高寀爪牙。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力杜请托,抑侥幸。不久辞官回乡。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曾手呼魏忠贤名,骂不绝口。魏党矫旨派旗尉赴苏逮捕,吴中为之发生民变。至京后,在狱中遇害。崇祯初谥忠介。有《烬余集》。

  • 孙绰

    (314—371)东晋太原中都(今晋中榆次)人,字兴公。孙楚孙。少以文称。初居会稽,游放山水。与许珣并为玄言诗人,亦能赋,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自谓掷地有金石声,为当时文士之冠。名公之碑,必请绰为文。除著作佐郎,累迁廷尉卿,领著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孙廷尉集》。

  • 阚志学

    阚志学,生卒年、生平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时有盍志学学士,不知是否同为一人。

  • 武林隐

    [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

  • 朱槔

    徽州婺源人,字逢年。朱松弟。有轶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工诗。有《玉澜集》。

  •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 张凤翔

    陕西洵阳人,字光世,号伎陵。弘治十二年进士。官户部主事,移病归。诗赋信手涂抹,不经师匠,如村巫降神之语。与李梦阳同举于乡,声名出李上。年仅三十而卒。有《伎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