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诗词古文>杨朝英生平

杨朝英生平介绍

元代文学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未详,《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皆失载。青城(青城县有二,一在今山东,一在今四川,论者多以为杨朝英是)人。曾任郡守、郎中,后归隐。他最重要的贡献是选录元人散曲,辑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二集,人称“杨氏二选”。选辑认真,搜罗甚富,元人散曲多赖以传世,“二选”是研究元代散曲的重要资料。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曲作家,作品存小令约27首,见于“二选”中。>>查看杨朝英的诗词古文

影响及评价

  杨朝英的散曲,多恋情和隐居题材,写来俊逸秀丽。《太和正音谱》说:“杨澹斋之词,如碧海珊瑚。”杨维桢《周月湖今乐府序》说:“士大夫以今乐府鸣者,奇巧莫如关汉卿、庾吉甫、杨澹斋、卢疏斋。”(《东维子集》卷十一)概括了杨朝英散曲“奇巧”的特点。但他的成就不如关汉卿和卢挚。

  杨朝英所编《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是元代最早一部曲选本。约成书于元仁宗皇庆、延年间,前有贯云石序言。附有燕南芝庵《唱论》一篇,为研究金、元声乐提供了资料。另附有宋、金人所作大乐(词)10章。杨朝英初编此书为前后集共10卷,前集5卷为小令,后集5卷为套数。后来可能又经重编书以曲调分类,反映了编者对音律的重视。据书前所列“阳春白雪选中古今姓氏表”内所记,共选70余家散曲,但其中有些人的作品在今传所见各版本中皆无,而有些作家的作品虽入选书中,其姓名却又未列入表中,因此可能今传版本非完本。现存主要版本为:①元至正间刊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集五卷后集五卷》;②元刊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残存前集二卷》,此本虽残存2卷,却比10卷本前集多小令100余首;③明钞本《乐府阳春白雪前集四卷后集五卷》,此本比元刊本多小令60余首,套数16首。又,1980年辽宁图书馆发现一种罗振玉旧藏残本明钞《阳春白雪》,存6卷,又比前各本多出套数25首。

  杨朝英第二部曲选本《朝野新声太平乐府》编于至正年间。有巴西邓子晋于至正十一年(1351)为之所作序言。全书共9卷,前5卷小令,后4卷套数,仍以曲调分类。选录80余家散曲作品。书前附有元代燕山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对于周德清《中原音韵》的研究,很有帮助。《太平乐府》重要版本有乌程蒋氏密韵楼所藏元刊本,即《四部丛刊》的祖本。又有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活字本。

猜你喜欢

  • 赵长卿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 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王仁辅

    王仁辅,字文友,巩昌(今甘肃省陇西县)人。两娶皆吴人,故多知吴中山水人物,作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侨居无锡梅里乡祗陀村(今东亭乡长大夏村),终年61岁。无子,门人倪瓒赡之终其身,死为之服址丧而葬。

  • 方以智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 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隆安元年(397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 张璧

    (1475—1545)明湖广石首人,字崇象,号阳峰。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累进左谕德,出典南京乡试。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卒于官。生平与物无竞,天下称为长者。有《阳峰家藏集》。

  • 周弘正

    (496—574)南朝陈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字思行。周颙孙。年十岁,通《老子》、《周易》,十五补国子生。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于士林馆讲授,听者倾朝野。博学,善谈玄及占候,兼明释典,当世名僧亦多请质疑滞。侯景占建康,附景为太常,掌礼仪。后投元帝,授黄门侍郎,迁左户尚书,加散骑常侍,校雠秘府图籍。入陈,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侍东宫讲《论语》、《孝经》。撰有《周易讲疏》等。

  • 马贯

    山东单县人。以才学卓越举为监察御史,有直声。官终江西布政司参政。

  • 盛彪

    彪字元仁,号虎林,临安人。官至镇江学正。

  •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