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诗词古文>虞仲文生平

虞仲文生平介绍

虞仲文(1069--1124年)辽金两朝宰相,字质夫,武州宁远人。幼时善诗,人以神童目之。善画人马墨竹,七岁作诗,十岁能属文,日记千言,刻苦学问。中进士后,历仕州县,起居郎、史馆修撰、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保大二年十二月,降金,累官枢密使、侍中、秦国公。天辅七年五月,与左企弓等赴广宁府衙赴任。天会元年,为南京留守张觉杀於滦河之滨,年五十五,予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全辽文》收其《宁鉴墓志铭》。
>>查看虞仲文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虞仲文,字质夫,辽武州宁远县迎春乡(今宰相窊村一带)人。幼年聪颖,日记千言,能写诗作文,善绘画。中进士后,历任州县官,被地方举为贤良,因对策优等,任起居郎并史馆编修,后历任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职,专事拟撰诏告,为皇帝讲解经学等。其任州县官时,廉洁奉公,颇有政声。入朝后,参与辽讨伐北方少数民族并立功。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二年(1122),金军攻克辽中京(今辽宁省宁城西,)向南京(今北京市)进军,耶律延禧率部分大臣出逃,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耶律淳留守,耶律淳被诸人拥立称帝,虞任参知政事。嗣后,耶律淳病死,李处温等立天祚帝之子耶律定为帝,耶律淳之妻萧氏主军国事,虞同左企弓、张琳等为辽守护残局。是年十二月,金军攻破南京,虞、左等人降金,金委虞为枢密使、兼侍中,封秦国公。

  金朝克平南京后,尽徙居民东迁。时金朝枢密使设于广宁府(今河北昌黎县),虞仲文等亦随迁民东走。路经平州(今河北卢龙县),降金辽将张觉仍谋复辽,为奉迎天祚帝,借徙民之怨,遂于金天会二年(1124)五月,责虞等十大罪,诛于滦河之滨。

  金天会七年(1129),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1157),改赠特进,濮国公。

猜你喜欢

  • 韦青

    名或作清。唐京兆杜陵人。玄宗朝,官至左金吾将军。安史乱中,曾避地广陵。能歌。自为诗云:“三世掌纶诰,一身能唱歌。”顾况曾以诗赠。大历歌人张红红即得其真传。

  • 钟万芳

    钟万芳,清远人。于田子,万春弟。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贡生。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六。

  •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 黄升

    黄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不事科举,性喜吟咏。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词》,编有《绝妙词选》二十卷,分上下两部份,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十卷。附词大小传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后人统称《花庵词选》。

  • 徐达左

    徐达左(?~约1369)明初藏书家,书画家。一作远左。字良夫,一作良辅。号松云道人,别号渔耕子。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于邓尉山、光福山等地。受《易》于鄱阳邵宏道,受《书》于天台董仁仲。洪武初,起为建宁县训导,卒于学官。家富藏书。藏书家吴宽称他家的藏书“高编大册甚富”。如收有《司马公文集》80卷,皆称精本。精书法,通画理。与当时的知名藏书家顾德辉有密交,相互交换所获秘籍与珍玩。或品鉴古玩,濡墨作画;或挥麈清谈,研讨名理;著有《颜子鼎编》、《金兰集》。

  • 王秠

    王秠,曾官陕县尉兼主簿事(《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八)。

  • 薛综

    (?—243)三国吴沛郡竹邑人,字敬文。士燮召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趾太守。从吕岱南征,还为守谒者仆射。建昌侯孙虑辟为长史。外掌众事,内授书籍。累迁尚书仆射,太子少傅。曾注张衡《二京赋》,并撰有《私载》、《五宗图述》。

  • 种师道

    (1051—1126)洛阳人,初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种世衡孙。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因议免役法忤蔡京,改知德顺军。入元祐党籍,屏废十年。后历知怀德军、西安州、渭州,屡败夏人。徽宗宣和中,所谏不见纳,致仕。金兵南下,复起。时年事已高,仍知兵有谋,人称老种。拜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金人退,罢为中太一宫使。金兵再度南下,再起,终河北、河东宣抚使。卒谥忠宪。

  • 朱庆朝

    朱庆朝(一一五六~一二一五),字彦彬,缙云(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曾通判鄂州。事见《义阳金竹朱氏宗谱》。

  • 胡布

    字子申,河南人,一作字建民,盱江人。有才气,善草书。得书法于宋克,或谓与宋克同受学于绍兴老僧。《书学传授、书史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