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én

【源】 ①伏羲之裔巴子分封于辰,即辰州(故城在今湖南沅县),其后以国为氏,见《国名纪》(17)。②周文王之孙蔡仲胡,亦称公孙辰,其后有辰氏,见《路史》(17,60)。③辰韩为朝鲜半岛上古国,马韩人亦自立为辰王。必有以国为氏者(60,62)。④北魏时代北辟历辰氏改为辰氏,见《魏书·官氏志》(7,60)。【望】 河南、代郡(7,17,60,418)。【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辰子奇,隋时人,善画,见《名画记》(17)。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引《路史》云: “蔡仲胡之后有辰氏。”蔡仲胡乃周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之子。此当系出姬姓。②其据 《魏书·官氏志》 云: “辟历辰氏改为辰氏。”此当出自鲜卑族。③又,“辰州,地名,或以为氏。”辰州,隋唐时设,其地在今湖南沅陵以南、沅江以西地区。此以所居地名为氏。④或为朝鲜姓,其引清张澍语云: “辰韩,国名; 马韩人亦自立为辰王,辰氏必有以国为氏者。”

猜你喜欢

  • 读音:Duō【源】 同“吐”,当系汉晋时北方蠕蠕族姓(242)。【人】 咄归,汉时人,见《二十五史人名索引》(444)。《姓氏考略》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汉有咄归。隋有咄吉

  • 鄂勒綽羅

    读音:lèchuò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苏完、卦勒察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鄂尔绰络〕(180,260)。②清镶黄旗满洲马甲多古之妻为额罗绰

  • 公閱

    读音:Gōngyuè【综】 周有公阅休,为隐士,见《庄子》(11,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庄子》注云: “周有公阅休。”未详其源。

  • 折逋

    读音:zhé bū【源】 宋时吐蕃酋之姓。胡三省云:折逋,羌族也,因以为姓(60,62)。然宋人对吐蕃、党项皆以“羌”呼之(101),故折逋氏仍应为吐蕃部落人姓。【人】 折逋游龙,宋时河西左厢副使(2

  • 都爾哈

    读音:Dūěrhā【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喇沁(23,63)。 【人】都尔哈楚布果尔,清蒙古镶红旗人,世居喀喇沁,顺治中从征贵州及败郑成功有功,授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 鍾里

    读音:Zhōnglǐ【源】 彝族姓(375)。

  • 高護

    读音:Gāohù【源】 代北姓,见《魏氏补证》(27)。【变】 后改为李氏(27)。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后改为李氏,《郑通志·氏族略·总论·变夷》收载,未详其他。

  • 都 普

    读音:Dūpǔ彝族姓氏。本氏族名,或以代姓。或称“都卑普”,即蜂 (氏) 族,后或改汉姓王、钱。见 《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 鍾拉

    读音:Zhōnglā【源】 彝族姓。属狄俄咪安家支(375)。

  • 读音:Lǒ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彰化(68,261)、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湖北之武汉,湖南之冷水江,广东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