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ào

【源】①系自嬴姓,帝颛顼之裔伯益之后。伯益13代孙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故城在今山西赵城西南),因氏(6,7,9,12,17)。②夏桀臣有赵梁,则造父之前已有赵氏(17)。③匈奴人姓。汉时昌武侯赵安稽为匈奴人,见《汉书》(60,62)。④唐时南蛮亦有此姓,见《旧唐书》(60,62)。⑤唐时贵州苗裔有此姓,系牂牁蛮酋之裔,见《五代史》(60,62)。今苗族姓(115,135)。⑥宋时李、穆、隆、马、宇文等赐姓赵,历代冒姓亦多赵氏(24)。⑦金时斡准氏、术甲氏、黄掴氏(亦作汪古)、雍古氏等汉姓均为赵(71)。⑧西夏人姓(240)。⑨宋时犹太人定居开封,其后裔有李、赵、石、艾、金、高六姓(179)。⑩清满洲姓,世居沈阳、沾河等地(23)。又,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喜塔喇氏、阿颜觉罗氏、觉尔察氏、伊尔根觉罗氏、阿哈觉罗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络氏等均有改姓赵者(174,180)。今满族姓(344)。⑪清广西南宁府土司赵姓始于明朝(72)。⑫瑶族姓(119)。又云南金平瑶族勒鸣氏,汉姓为赵(117)。⑬德昂族居荣聂拉氏,汉姓为赵(146)。⑭佤族姓(160)。又云南沦源佤族赛叟氏,汉姓为赵(161)。⑮景颇族梅准瓦氏,汉姓为赵(168)。⑯鄂伦春族帽活依尔氏,汉姓为赵(191)。⑰锡伯族觉罗氏,汉姓为赵(201)。⑱彝族姓(130,380)。又四川德昌彝族俄母氏,汉姓为赵(333)。⑲明、清时云南安宁州禄脿(即今昆明市西山区西华街)巡检司土巡检、宾川州神摩洞巡检司土巡检、剑川州土千户、鹤庆府土百夫长之一,澜沧江土把总等均为赵氏,系白族(253)。今白族姓(138)。⑳明、清时云南临安府溪处甸(今红河县南)长官司土副长官为赵氏,系哈尼族(253)。今哈尼族姓(137)。㉑明时云南南甸州卜思庄驿土驿丞为赵氏,系傣族(253)。㉒蒙古(105,318,344)、布依(105,133)、苗(115,135)、阿昌(142)、回(178,344)、土(195)、土家(387)、藏(104,169,255)、台湾土著(65)、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南阳、金城、下邳、颍川、天水(17,21,60,418)。【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3%,为中国人口最多第七大姓。【人】赵夙,晋大夫(7,21)。赵匡胤,宋朝开国之帝,涿郡人,仕周为殿前都点检,归德节度使,将军拒契丹,至陈桥驿,将士大噪,拥之南还,受周禅,即帝位,国号宋(61)。


现行常见姓氏。为我国最大姓氏之一,分布很广,几遍全国各地,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藏、苗、瑶、彝、鲜、佤、高山、仡佬、布依、傈僳、纳西、景颇、阿昌、哈尼、锡伯、东乡、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赢姓,与秦国同祖。少皡之后皆祖皋陶。皋陶十世曰蜚廉。蜚廉二子,一曰恶来。恶来之后为秦; 二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得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为周穆王御。穆王赐以赵城,为赵氏。世居天水,其赵宗散处者皆以国为氏。居涿郡者,后有天下。”故赵城在今山西赵城县西南。望出天水、南阳、金城、下邳、颍川。② 《姓氏考略》 据 《汉书》 注云: “汉有赵安稽,匈奴人。”安稽,成帝时人,封昌武侯,此赵则出自匈奴族。③又据 《旧唐书》 云:“唐有赵曳夫,南蛮人。”则此赵出自唐代南方少数民族。④又据 《五代史》 称: “赵国珍, 柯蛮酋之裔。” 国珍,唐代宗时官工部尚书。牂柯,或作 “牂牁”,音zāngkē,汉置郡,故地在贵州德江县西。此赵则出牂牁一带少数民族。⑤或为刘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氏》 载: “五代赵延寿本姓刘,为赵德钧养子,冒姓赵氏。”⑥又,其《总论·赐姓》 又载: “赵氏,宋国姓 (故当赐姓别氏): 西夏李继棒赐姓名赵保忠、李继迁赐姓名赵保吉; 神宗时州团练使穆辰,赐姓名赵思忠; 河湟羌隆赞出降,赐姓名赵怀德; 西番巴沁凡卜内附,赐姓赵氏; 赵良嗣本燕人马植,易姓李,微宗赐姓赵氏; 宇文虚中谋劫二帝归宋,不克而死,开禧中赐其后姓赵氏。”则此或出自古羌族之党项人; 或出自古之河湟羌; 或出自古土蕃族; 或出自古鲜卑族; 或为马姓所改; 或为穆姓所改,或为李姓所改,或为宇文氏所改。⑦ 《续通志·氏族略》 又称:“元协楚尔,永古特氏,幼鞠于外祖兆斋家,人言伪为赵家。因姓赵氏; 又,赵良弼,女真人,本姓兆斋氏,伪 ‘兆’ 为 ‘赵’,遂以赵为氏。”又,“明赐元人巴图姓名赵忠美。” 则此赵或出自蒙古族,或出自女真族。⑧今佤族之赵姓,由佤姓“赛琐”所改。⑨今景颇族之赵姓,由 “准瓦” 氏所改; ⑩今阿昌族之赵氏,则出自 “喇父” 氏。(11)今锡伯族之赵氏,由觉罗氏所改,速读“觉罗”二字取近似之音,谐以汉姓“”而得。(12)今回族之赵姓,始自元朝: “元赛典赤·赡思丁之后伯颜之裔。伯颜在元朝官至荣禄大夫、中书省平章政事,是元宪宗宠信的人物。元灭宋后,搜查皇室赵姓极严。姓赵的害怕杀头,便改了姓。宪宗发觉后,为了纠正此事,把当时执政的伯颜赐姓为赵,以示放松查禁,回族之赵姓即由此姓。”注⑧——(12)见《中国人的姓名》。(13)哈尼族之赵姓,据《哈尼族简史》 称: “天启 《滇志·临安府·土司官志》:各长官司,俱本土罗罗和泥人,原无姓名,各从族汇之本治定名,或随世递承其父名之末字,更接一字相呼。弘治初,知府陈晟,以 《百家姓》首二句,司分一姓,加于各名之上,惟纳楼东受。”

猜你喜欢

  • 读音:Wó/Uo【综】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

  • 读音:bìng【音】 又音柄(Bìng)(17)。【源】 战国时赵侯支庶食采于并邑(故城在今山西太原),后因氏,见《姓考》(17)。亦见《姓苑》(15,21,60)。【变】 一作〔並〕(91)。【望】

  • 读音:jìn【源】 缙云氏之后(8,9,15,17,60)。【变】 一作〔搢〕(91)。出古帝魁缙云氏之后。(见《姓氏考略》)

  • 拔悉蜜

    读音:Báxīmì【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第八姓为拔悉蜜氏,其部在乌德健、北庭。亦作〔阿布思〕(421)。

  • 读音:Mǎi【源】 ①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有买氏(5,60)。 ②系自姜姓。春秋时许悼公之后有买氏(17)。 ③系自嬴姓。春秋时莒子密州,字买朱,其子孙以字为氏(60,91)。 ④太岳

  • 读音:yāng【源】①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完,谥敬仲,故称陈敬仲,其后有鞅氏(5,60)。②春秋时晋赵简子(即赵鞅)之后(7,17,24,60)。③战国时卫有公孙鞅,亦称卫鞅,后封于商,号为商

  • 吃?

    读音:Chīliū【源】 西夏人姓(240)。

  • 古口引

    读音:gǔ kǒu yǐn【源】 代北人姓(7,9,27)。一说,为若口引氏衍变而成(70)。【变】 后改姓侯氏(6,17)。或改为引氏(60),或改为古氏(9),或改为古口(62)。一说,古口引氏即

  • 商瞿

    读音:Shāngqú【源】 春秋时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见《前汉书》(63)。罕见复姓。《姓氏词典》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云: “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孔子弟子商瞿的后代。”此当以名

  • 析龜

    读音:Xīguī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卫后有析龟氏。”此当系出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