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越彊

越彊

读音:Yuèqiáng

【源】 或分自越勤氏(参见越勤氏),或为越勤氏之讹(70)。【变】后改为越氏(7,27,60)。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魏书·官氏志》 注云: “代北人姓,后改为越氏。”郑樵注“”亦称: “越彊氏改为越氏。” 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氏志》 无“越彊” 氏。其《校勘记·四二》 称: 《疏证》 云: “ 《姓纂·十月》 引《志》,‘越勒、越彊并改姓越’,《通志略二》 引 《志》亦云 ‘越彊改越’。‘勤’、‘彊’,古韵相通,故歧为二氏,即此可证字当作 ‘勒’。”并引本书卷二 《太祖纪》天兴五年十二月、卷三 《太宗纪》 永兴五年四月及七月、卷一六 《阳平王熙传》 并见 “越勤部”,证此 《志》 “”字为 “”之讹。《胡姓考》 又引 《北齐书》 卷一七 《斛律光传》 见周将 “越勤世良”,补《疏证》 所未举。“” 字疑当作 “”。

猜你喜欢

  • 籍辣

    读音:Jílà【综】 西夏人姓。籍辣思义,西夏党项族,西夏将领(436)。或即天籍辣氏。

  • 馝邦

    读音:Bìbāng北魏时复姓,乃少数民族姓氏。后或改为邦氏。《广韵》 有载。或作 “馝邗”、“馝邘”、“馝刊”,亦作“馥邦”、“馥邗”,盖皆形近而讹,莫辨真伪,姑兼收并蓄。

  • 呵不哈

    读音:Hēbùhǎ金代女真族姓氏。或改单姓“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mó【源】见《姓觿》(17)。【望】长沙(17,418)。【布】安徽淮南(362)、江苏武进(314)、四川安县(322)、山东烟台、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模道成,宋时沅州入,宣和庚辰进士,见

  • 鬱唁

    读音:Yùyàn【源】 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431)。

  • 读音:Xià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今大陆有此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未详其源。

  • 读音:yòu【源】 见《姓苑》(15,21,24)。【布】 北京有此姓。【人】 又尚珍,明时陇西人,宣德中任南京豹韬卫经历(15,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

  • 读音:Niǔ【源】 见《尚友录》(21)。【望】 吴兴(17,21,418)。【布】 江苏武进(314)、山西平陆(298)、安徽淮南(362)、台湾宜兰、台北(68,261)、河北保定等地均有此姓。

  • 仲叔

    读音:zhòng shū【源】 ①春秋时卫大夫仲叔于奚之后,以王父字为氏(7,60)。②春秋时鲁公族有仲叔氏,见《路史》(17,62)。【变】 中叔即仲叔(60)。【望】 汲郡(17,418)。【人】

  • 鄋满

    读音:Sōumǎn《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复姓。一作 ‘鄋瞒’,单称‘鄋’。春秋时长狄族的一支,后为齐国所灭,其后因以为氏。”详见 “鄋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