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ān

班姓出自芈姓。一是秦灭楚,楚令尹斗班的后代居于晋、代之间,取班姓。二是据说若敖孙子文出生后,被遗于野,为虎所乳,据说长大后身有虎斑纹,后代就用“”为姓氏。“”和“”通,后改成“”。

班姓历史人物有班固,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承父志续写《汉书》。

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三十五位。


【源】①系自芈姓。楚若敖之后。秦灭楚,斗班裔孙迁晋代之间,因为班氏,见《风俗通》(1,6,12,17,60)。②藏族房名阿加、多纳卡之汉姓均为班(249)。③白马人(220)、苗(115)、瑶、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扶风(17,60,418),扶阳(21)。 【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班超,东汉安陵人,明帝时出征西域,累官西域都护,封定远侯(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河南之卢氏,陕西之韩城,江西之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马关、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瑶、布依、高山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芈姓,楚若敖生斗伯比; 伯比生令尹子文,为虎所乳。谓虎有班文,因以为氏。”子文,名 “穀於菟” (音gòuwūtú),相传子文初生,曾被其母弃,为虎所乳,楚人谓乳为 “榖”,虎为“於菟”,故子文以 “榖於菟” 为名,义为“乳于虎”。大名为班,称斗班,因其名有 “”、有班,故以“子文”命字。班,即斑之古字。秦灭楚,斗班之后迁居晋、代之间,以班为氏。(按: 若敖,《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 “若熬”,且以若敖孙“斗榖於菟” 与“令尹斗班” 为两人,误。)

汉代有班彪、班固,父子皆为史家; 又有班超,西域都护; 唐代有班景清,汲人,国子祭酒; 明代有班言,饶阳县丞。

猜你喜欢

  • 读音:chēn【源】 吐蕃古老家族名。其采邑在今西藏扎囊桑耶寺附近,见《民族辞典》。一说,原为隋唐时西域苏毗部羌人姓(194),唐时吐蕃灭苏毗。【人】 綝囊多热朱孤,隋末时三鲁雅下部贵族(194)。唐

  • 曼殊

    读音:Mànshū《姓氏考略》据《宋史》收载,“宋有曼殊宝利。”未详其他。

  • 孟繼

    读音:Mèngjì【综】 源出不详。内蒙古呼和浩特有此姓。

  • 读音:Xuān【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北京、四川成都(91)、安徽淮南(362)、辽宁沈阳(62)、台湾基隆(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四

  • 訥延

    读音:Nèyán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元有安扎尔者,其妻即讷延氏。

  • 乞力

    读音:qǐ lì【源】 唐时吐蕃酋有乞力氏,见《唐书·郭知运传》(60,62)。吐蕃亦作土蕃、吐番,是七世纪至九世纪的西藏政权名之译名。“吐”意为“大”。“蕃”是藏族古老的部落,即“博”。“博巴”是目

  • 读音:tà【音】 沓氏有Tà、Zǎn二音。参见沓(Zǎn)姓。【源】 ①汉时巴蜀之賨人七姓之一有沓氏,见《风俗通》(1,7,12,17,60)。 ②北魏时改代北姓沓卢为沓氏(11,15,17,21,6

  • 破多羅

    读音:Pòduōluó【源】 出自鲜卑别种破多兰部(70)。亦作多兰部(78)。【变】 北魏孝文帝时改破多罗氏为潘氏,一云改为罗氏(6,7,12,27,70)。【人】 破多罗没奕干,北魏时姚兴人,封高

  • 读音:Fù【源】 舜迁国于负(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其后以国为氏(17,60)。【布】 江苏武进(314)、山东新泰(359)、陕西城固(383)、内蒙古乌审旗(369)、山西广灵(391)等地均有

  • 喇米揚

    读音:Lǎmǐyáng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本意为“马”,乃由回族马姓所融。见 《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