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éng

【音】又音Dèng(77)。 【源】陕西澄城县即汉置徵县,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60,62)。 【布】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人】澄子,春秋时宋人,见《吕览》(11,17,60)。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福建之上杭、云南之通海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陕西澄城县,即汉徵县。(按: 即春秋时晋之徵邑)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

《吕览》 载: 宋有澄子。

猜你喜欢

  • 瑚勒庫爾

    读音:Húlèkùěr【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260)。 【变】清正白旗蒙古马甲特纳克之妻为瑚勒库尔氏(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科尔沁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

  • 刹剥邪伽

    读音:Chàbōyējiā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波利国姓。”《姓氏考略》作“刹利邪伽”,详见该条。

  • 呼郎嘎特

    读音:Hūlánggātè【综】 裕固族姓。贺郎格家、大头目家、罗尔家、曼台等部落均有此姓,世居甘肃肃南县。清末民初采用汉姓贺氏(198)。亦作〔霍尔勒〕。

  • 运奄

    读音:yùn yān秦之先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运奄氏。(见《史记·秦本纪》)

  • 湻于

    读音:Chúnyú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亦曰州公,姜姓。《风俗通》 曰: ‘春秋时小国也。桓五年,不复其国,子孙以国为氏。唐元和初,避嫌宪宗名,改为于氏。”今多作“

  • 翁吉喇特

    读音:Wēngjílǎtè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寻》译作“瓮吉剌歹”,姑兼收以备考。

  • 泰楚魯

    读音:Tàichǔlǔ【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浑春、音楚等地(23,63,180,260)。 【变】 ①后改为鲁氏(180)。②作〔秦楚鲁〕(180),误。③清满洲正蓝旗中有太楚鲁氏(259)

  • 奇德哩

    读音:Qídé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变】后改为祁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

  • 馮額禮

    读音:Fáng’élǐ【综】 清镶白旗满洲护军布尔他哈之妻为冯额礼氏(260)。

  • 读音:jiāo出自寒浞之子浇。(见《姓氏考略》)成化间总兵浇彧。(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