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丘
【源】 系自田氏。战国时齐宣王封弟子毋丘,以绍胡氏之祀,赐姓胡毋氏,其后分三姓,胡毋、毋丘、毋氏(69)。按,姓氏书上,毋、毌、母三字多有混淆,不易辨别。疑毋丘同毌丘,胡毋同胡母。【变】 亦作〔毋邱〕,〔母邱〕(17)。【望】 蜀郡(418)。【人】 毋丘俭,三国时闻喜人,魏明帝曹睿时为尚书郎,累迁荆州刺史,封安邑侯。后举兵讨司马师,不克被杀(21,61)。
《姓氏词典》引《希姓录》收载,其注云: “又作毋邱,‘与曼丘本一姓也’。”
汉代有毋丘·兴、毋丘·毅。
【源】 系自田氏。战国时齐宣王封弟子毋丘,以绍胡氏之祀,赐姓胡毋氏,其后分三姓,胡毋、毋丘、毋氏(69)。按,姓氏书上,毋、毌、母三字多有混淆,不易辨别。疑毋丘同毌丘,胡毋同胡母。【变】 亦作〔毋邱〕,〔母邱〕(17)。【望】 蜀郡(418)。【人】 毋丘俭,三国时闻喜人,魏明帝曹睿时为尚书郎,累迁荆州刺史,封安邑侯。后举兵讨司马师,不克被杀(21,61)。
《姓氏词典》引《希姓录》收载,其注云: “又作毋邱,‘与曼丘本一姓也’。”
汉代有毋丘·兴、毋丘·毅。
读音:Līliànɡ【综】 当系李、梁两姓合成。台湾高雄有此姓(64,68,261)。
读音:Kālǎ【源】 ①元时蒙古人姓,见《续通志·氏族略》(24)。似即康里之异译。②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锡伯哩城(一作西巴里城)(23,63,180,260)。源出元时凯烈氏,以部为氏(23)。【变】
读音:Qǐyāo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乞要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济雅岱〕(24)。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
读音:Zhāgāntātǎ’ěr【综】 清时蒙古镶白旗中有查甘他塔尔氏(259)。
读音:Kùlìcén俄罗斯族姓氏。汉意为 “母鸡”,以动物名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读音:Chāngbō门巴族姓氏。门隅北部有分布。本为房名(家族名),汉意为“大房子”,以房名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
读音:gōng lǐ【源】 以所居为氏(60,62)。【人】 弓里戍,东汉时骑都尉,建武二年平幽州,荐温序为侍御史(7,21)。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以所居
读音:bèi lì倍利氏,斛律部别帅倍利奔,后魏封孟都公。(见《通志·氏族略·复姓》)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斛律部别帅倍利奔后魏,封孟都公。”(按:《中国古今
读音:Càijiā【源】彝族姓。属古候恩安家支(375)。
读音:Sūnjiāng《中国姓氏辞典》 收载,其注云: “当代复姓,今江苏丹徒有此姓,名孙江一丽。孙江一丽的父母为丹徒县大港镇普通农民。她出生时为一连体婴儿,后在镇江医学院医务人员和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