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黎
【源】 北魏时蠕蠕族别帅有植黎氏(12,27,44,60)。【人】 植黎勿地,北魏时蠕蠕别帅,降魏(12,27,44)。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后魏有蠕蠕别帅植黎·铁地来降。”
【源】 北魏时蠕蠕族别帅有植黎氏(12,27,44,60)。【人】 植黎勿地,北魏时蠕蠕别帅,降魏(12,27,44)。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后魏有蠕蠕别帅植黎·铁地来降。”
读音:Dōngē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那木都鲁地方。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 作“栋阿”,为满八旗姓氏之一。
读音:Pà【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潞西、陇川、盈江,新疆之布尔津等地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姓氏词典》 引 《姓苑》 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É【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明时山东东阿有此姓(247),今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布尔津,福建之
读音:yǎ【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公族之后,见《路史》(17,62)。 ②清满洲人姓,世居吉林乌拉(23)。清驻防杭洲满洲八旗有雅姓(254)。【布】 安徽淮南(362)、浙江上虞(279)、陕西
读音:Jiǎng【源】①系自姬姓。周公之第三子伯令封于蒋,其地在光州仙居(故城在今河南固始西北之蒋乡),后灭于楚,子孙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7,9,12,15)。②清时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
读音:hán xìn韩王信之后有韩信氏。(见《元和姓纂》)
读音:Sǎhēliè【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萨哈〕(24)。【望】 广平(71)。
读音:Wǎ'nā' ní景颇族姓氏。汉意为 “猪耳朵”,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Xīluótè【综】 清镶白旗蒙古官学生木寿之妻为席罗特氏(260)。
读音:Hèyú【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后(6,12,60)。然一说,疑褐冠子之后也,桓叔之后,何以言褐(12)。【变】一作〔褐余〕(5,63)。《潜夫论》作〔祸馀〕(5)。历史上罕